聽海嬰講樹人作人兄弟失和
1919年2月,魯迅賣掉紹興老宅,全家遷往北平。魯迅的名篇《故鄉》即寫此次賣掉紹興老屋的事,文章中提到的侄子宏兒,應該是周作人的大兒子,1912年出生的周豐一(曾在北京圖書館任職)。
魯迅用賣老屋的錢在北京買了三進的四合院八道灣,供母親及弟弟周作人周建人家人居住。周作人及妻子住后院,魯迅住中間二排,兄弟二人經濟合并,供養全家。魯迅的妻子朱安不識字,能力不足理家,由周作人的妻子羽太信子持家。魯迅每月薪水除留下香煙及零用錢,絕大部分交給信子。信子花錢如流水,雇七八個仆人,周作人只求“苦雨齋”里書桌平靜,魯迅負擔驟增。
4年半后,即1923年7月19日,信子趕走三弟周建人后,又對魯迅下手。周作人當天寫信給魯迅,“以后請不要到后邊院子里來!”魯迅被逐,魯迅的母親魯瑞太夫人與妻子朱安也隨魯迅遷出,入住北京阜成門內西三條21號房院 “老虎尾巴”新家,直到1926年8月,魯迅離開北京去南方。1929年5月和1932年11月,魯迅兩次從上?;乇本┛赐赣H,都住在老虎尾巴。魯迅曾用一個筆名“宴之敖”,魯迅說,宴字,從家,從日,從女,而敖字從出,從放,意思是:“我是被家中的日本女人逐出的?!?/span>
八道灣是用賣紹興老屋的錢又添錢后買的,房契上產業分為4份,周樹人周作人周建人三兄弟各1份,魯母魯瑞1份,房產主是魯迅周樹人。1936年魯迅去世,周作人將房主改為自己,將空余房屋出租收錢,魯瑞與朱安的生活費仍由遠在上海的許廣平負擔,直到1938年1月,周作人才承擔母親魯瑞每個月生活費50元??箲饎倮?,周作人因為做偽附逆,被國民黨關進南京老虎橋監獄。八道灣的房子,國民黨政府沒收了漢奸周作人的那部分,剩下的三分之二產權仍屬于周樹人和周建人。1948年北平解放,海嬰隨母親許廣平到北京,冬日的一個下午,由章川島陪同到自己的老家八道灣探訪,院子里西北角一個老太太坐在小凳子上曬太陽,知道來者是海嬰后,破口咒罵。 這位老太太,就是周作人的妻子羽太信子。從此,海嬰再未踏進八道灣一步。到新中國成立,許廣平和周建人將屬于魯迅和周建人的兩份房產共同捐獻給了國家。
三先生周建人的婚姻
魯迅兄弟三人,大先生周樹人,二先生周作人,三先生周建人。這兄弟仨幼時手足情深,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寫下了兄弟怡怡的佳話,但是后來卻反目成仇,各自走上了不同的路。
周氏三兄弟周樹人周作人周建人
家務案自古難斷,魯迅與三弟周建人始終感情深厚,周作人娶了日本女子羽太信子為妻,信子又把自己的妹妹芳子介紹給周建人。羽太芳子15歲來到中國,1912年5月,因姐姐羽太信子分娩需人照顧,芳子由其兄羽太重久陪同,從東京來到紹興。
周作人與羽太信子
15歲的芳子到紹興后,與24歲的周建人生活在一個大家庭里。信子控制欲強,為了讓妹妹能留在自己身邊,讓她長期服侍自己,試圖把妹妹嫁給小叔子周建人。周建人正與小表妹(舅舅的女兒)感情好,不幸小表妹因病去世,悲傷的周建人有一天被信子灌醉,信子又把芳子推進建人房間,造成既成事實。海嬰說父親曾對母親談到叔叔的這個婚姻,是“逼迫加詐騙成局”。
1914年2月28日周建人與芳子結婚,感情尚好。一共孕育了4個子女。1915年2月,他們的第一個孩子(男)誕生。孩子名沖,1歲余夭折。
周建人與羽太芳子的第二個孩子(女)于1917年11月誕生,取名鞠子,又名馬理。1919年5月第三個孩子(男)降世,取名沛,又名豐二。周建人與羽太芳子于1919年12月,隨同全家,住進北京八道灣周宅。信子并不把芳子成家放在眼里,仍把妹妹當下女。甚至把周建人也當傭人,動作稍慢就訓斥:“慢得像是爬”,“木乎乎,木手木腳的中國人!”
擔任偽職時的周作人,前呼后擁
周建人到京后沒有工作,在北京大學旁聽,間或寫些生物學和民俗學方面的文字,在《新青年》等處發表。信子嘲弄:“這么大年紀還要去上課,多丟人。”這樣生活了將近兩年,日子越來越不好過。信子天天在八道灣指桑罵槐,大聲告誡自己的孩子,不要去看兩個“孤老頭”(指魯迅和朱安),不要吃他們的東西,讓這兩個孤老頭“冷清煞”。
魯迅寫信請蔡元培幫助,周建人進入上海商務印書館當編輯。
1922年2月第四個孩子誕生,即豐三。周建人曾多次寫信給芳子,一次甚至回北京親自去說服芳子,要她帶著孩子到上海和自己共同生活,但芳子在信子的教唆下,舍不得離開八道灣,堅決不去上海。
羽太芳子
此時周建人每月工資80元,寄30元給芳子,芳子嫌不夠,漲到50元。后來,周建人得了肺結核,芳子也不去照顧,也不讓周建人去北平休養,哪怕斷絕關系也在所不惜。1921至1925年,這段名存實亡的婚姻拖了5年。
無奈之下,1925年,周建人和往日在紹興的學生王蘊如上海同居。1926年生女兒周曄,1927年生女兒周瑾,1932年生女兒周蕖。此時的周建人每月仍向芳子寄錢。
1936年12月,魯瑞魯老太太80大壽,周建人帶王蘊如前往北京祝壽,二人住在魯迅的老虎尾巴家,壽宴設在八道灣,王蘊如未去赴宴,周建人向母親祝壽致禮時,周豐二突然從內屋沖出,手持一把刀,口稱為母親抱不平,向父親砍去,被親友奮力奪下兇器。周豐二不肯罷休,又打電話給日本駐北平領事館,要他們派員扣留周建人,給以“法辦”。
此事之后,周建人不再給八道灣匯錢,長女馬理沒參與逼迫生父,周建人每月寄她20元,通過魯太夫人轉交,直到她隨周作人去了日本。日偽時,周作人成了漢奸,他讓北平的日本使館通知上海領事館向商務印書館負責人王云五下令,由會計科直接從周建人的月薪中扣除一半匯給周作人。解放后,周作人仍唆使芳子向法院狀告周建人“重婚”,官司由周豐二代表家族出面,以失敗告終,法院宣判周豐二與父親脫離父子關系。
1941年3月24日,19歲的豐三,在家里用伯父周作人警衛的手槍,對準自己的太陽穴,開槍自殺。羽太芳子以后一直生活在北京八道灣,新中國成立后,于1964年逝世。女兒周鞠子(馬理),于 1976年唐山大地震時去世。周豐二畢業于中法大學,新中國成立后,在貿易部經濟計劃司工作,后來周豐二在北京95中學教數學,北京解放兩三年后,曾去許廣平西城區大石作胡同的家做春節拜訪,對海嬰很有好感,但之后不再往來。周豐二和妻子沒有孩子,收養了妻子的外甥女當孩子,妻子名劉麗瓊,養女周玲,女婿系梁啟超之孫梁任堪,梁任堪曾任中商集團黨委副書記。周玲,原名施玲,是劉麗瓊之妹的長女,過繼給周豐二、劉麗瓊為女兒。
海嬰看朱安
朱安,是魯迅的母親包辦給魯迅的妻子,“母親送的一件禮物,我只能好好地供養它,愛情是我所不知道的。”魯迅深深的痛曾這樣表白給好友許壽裳。朱安無辜,在那種時代,她無法選擇,只能被動接受。1901年4月3日,魯迅母親在沒有征得兒子同意的情況下,貿然去朱家“請庚”。兩個年輕人根本不認識的情況下,由雙方父母做主,定下了決定朱安一生命運,并給魯迅和朱安帶來終生痛苦的婚姻大事。
魯迅從八道灣搬出,朱安與魯太夫人一起住進“老虎尾巴”。魯迅與許廣平相愛,大膽“婚姻自主”了一回,二人在上海生下海嬰,朱安把海嬰視作自己的孩子。
魯迅曾每個月寄給家里100元錢,由朱安統一開銷,還單獨給朱安寄10元零花錢,之后改為15元,魯迅雖然對朱安不喜,但是對朱安娘家人還算不錯,曾幫助朱安弟弟朱可銘找工作。1936年魯迅去世,許廣平擔負起照顧朱安以及婆母的責任,定期匯錢。朱安依戀許廣平和海嬰,把海嬰當香火繼承人看待,兩地常常通信。
不過因為當時戰亂不斷,物價飛漲,朱安與魯瑞過得并不算太好,每天主要的食物是小米,窩窩頭,以及幾樣自制的咸菜。
1946年,朱安自感時日不多,她對前來探訪自己的人說:“周先生對我并不壞,彼此間沒有爭吵,各有各的人生,許先生待我極好,她懂得我的想法,她肯維持我,不斷寄錢來,她的確是個好人?!?/span>
1946年秋冬,朱安病重,許廣平由上海赴北京探望。1947年69歲的朱安去世,許廣平受國民黨監視不能親自料理她的喪事,請朋友代為辦理。
包辦的痛苦的婚姻,魯迅不幸,朱安也不幸,魯老太太后悔也來不及,這是那個時代的產物。朱安是朱自清的遠房堂姑母,朱自清的母親周綺桐和魯迅同族,他們都是紹興人,周家與朱家是世交,互通姻親,朱自清和弟弟年節時常被母親催促看望舅舅魯迅。
魯迅是誰
魯迅是誰?恐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今年魯迅誕辰140周年和去世85周年,那么多人紀念,他的文章再次被讀,被誦,被傳播,說明這個人一直在人們的心里,他的影響從未有過片刻消失。
圍繞著魯迅,有各種各樣的聲音。但是,魯迅在中國現代思想史文學史的崇高地位從未被撼動,魯迅精神的價值,就高標在那里。
海嬰和海嬰的長子周令飛這樣說,魯迅以畢生不懈的努力創造了輝煌的“文化魯迅”,作為思想家文學家的意義表現在中國社會由傳統向現代轉型的歷史進程中,他努力實踐著傳播新文化的信念,同時,他也因為自己不憚前驅的意志成為一面具有召喚性的旗幟。對以后那些同樣致力于中國進步與發展的有為者而言,魯迅是令人尊敬的前輩和導師。
周令飛和周海嬰
魯迅許廣平周海嬰
魯迅巨大的思想存在和文化價值,海嬰和令飛不止從后代的角度,更以魯迅研究者的視野,做出了4個方面頗為中肯的小結。
一是立人為本的思想。立人為本是魯迅精神的靈魂。年輕時的棄醫從文,就是認識到體格健全的愚弱國民,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第一要務,在于改變他們的精神。只有當具有個體尊嚴和獨立思考能力的人被確立起來,一個現代意義上的中國的崛起和強大才是可能的。
魯迅的個體尊嚴,代表著現代人的價值理念。這種觀念表明每個個體都有充分發展自我,享受幸福的權利。同時,他也完全擁有個人獨立思考的權利,這是每個人的天賦人權。人不應該為自己的獨立思考遭到損害。個體意識的覺醒意味著個體對自我生存價值的關注與自覺。擁有這種個體意識的人會自覺地要求自己活出一個樣子來。他活得很有尊嚴,也很有魅力。一個人有了這樣的意識,他就具有了真正的勇氣,他就可以有“橫眉冷對千夫指”、“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這樣一種坦蕩的胸壞。所以,個體意識著重于人生命價值的意義追求以及人的精神氣度的養成。
二是獨立思考。獨立思考是魯迅精神的骨髓。它使“以立人為本”這個靈魂獲得了支撐。獨立思考體現為一個人如何把立人為本的理念真正落實在自己身上。要求一個個體自覺的人對自己的生命負責。五四新文化時代,魯迅這樣的啟蒙者特別看重一個人對自己的生命的負責態度。要過什么樣的生活不應父母包辦,也不應由某個外在的絕對權威來支配,我有我自己的選擇。這其實是五四新文化運動中最重要的東西。它真正推動了中國社會的轉型。我應該怎樣度過自己的一生才是有意義的,一個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是有著明確堅定立場的。
真正的獨立思考意味著什么呢?即能夠把批判精神體現出來。魯迅是自覺地把批判的重擔放在了自己身上的,他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斗士。這里,批判的意思是一個人有勇氣面對真實的世界,而且不依賴任何外在的權威做出自己獨立的判斷。魯迅是一個具有這種批判精神的斗士,批判的目的不是破壞,拆毀和顛覆,而是在于推動中國社會的現代轉型,建設一個強大的中國。他對丑惡的,腐敗的,麻木的,落后的現象懷抱深刻的憤怒,海嬰說憤怒的背后不是跳動著一顆希望的心嗎?即使是諷剌與挖苦的筆調,也僅僅是他的一種個人風格,無可厚非。
海嬰的話,不是作為魯迅的兒子為尊者粉飾這樣說,而是道出了讀懂魯迅的所有人的心里話。因為魯迅對中國愛得深沉,因為魯迅獨創的匕首和投槍的小品文風格,才成為讓人敬仰的戰士魯迅,勇者魯迅,大先生的魯迅。這一點,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任何其他一位文化學人,都比不上魯迅,包括眾口一詞所有人都感到舒服的胡適,也無法和魯迅相比。
獨立思考也意味著文化與觀念的創新精神。在擁有深厚封建文化傳統的國度努力傳播新文化理念,這本身就是一種文化的創新,是需要用勇氣來實踐的一項人類壯舉。魯迅強調在思想和文化觀念上的創新,是在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基礎上更高程度的創新,是基礎性創新,主導性創新。
三是拿來主義。魯迅是一個在文化上積極主張拿來的思想家。拿來主義就好像魯迅精神與人格的眼睛,體現的是文化的氣度,視野和眼光,是一種主動積極的態度。一切拿來的東西都是為了我們自身的自強和壯大,與崇洋媚外無涉,更不是無選擇的亂拿。
四是韌性的堅守。一步步走,一點點做,不斷努力和進取。持之以恒,進之以猛,把堅守貫穿于整個生命進程。要做到韌性的堅守,要面對三個東西:暴力,權力和軟暴力。魯迅對來自這三個方面的壓力做好了足夠的精神準備,他從來沒有為暴力和權力屈服過,更沒有被軟暴力所腐化和動搖,他對自己的使命和自我完成是充分自覺的,每個生命個體發育成型,擁有健全的個體生命自覺,今天仍然是亟待解決的事情。
魯迅誕辰140周年,為什么從官方到民間這么多人紀念他,思念他?不正是現在需要魯迅精神,未來也需要魯迅嗎?他已經是一種經過一個世紀大浪淘沙所產生的中華民族現代文化精神與脊梁的象征,他的不朽是時代的呼喚,他的長存是民族的所需。
感謝海嬰,他用自己的筆和眼睛,再次把魯迅送給我們。
魯迅是誰?魯迅是海嬰的,也是我們的。